最近,摩托车冲锋的场面刚刚过去,毛驴运物资的画面也还记忆犹新,俄军又兴奋地重启那些“复古”的战术套路了!俄军第51集团军第9旅的“风暴”特别作战队,已经开始搞双人骑马演练啦。就这么说吧,一个人骑马冲锋,另一个人掩护射击,听上去挺民间的。俄军原本还想着用骑兵出奇招,哪知派出去的小队一遇乌军的无人机就全灭了。骑兵战法早就跟不上时代步伐,为什么俄军还要折腾这些老方法?从毛驴、摩托车到骑兵,俄军为啥总爱试那些“奇葩”战术呢?
双人骑兵战术确实显得挺老派的,基本上算是冷兵器时代的遗留技艺了。以前的匈奴、蒙古骑兵,普遍采用的就是这种双人骑乘的打法。一人负责驾马,另一人负责射箭攻击,既能迅速机动,又能集中火力,对付步兵简直是碾压般的存在。进入热兵器时期,这种战法逐渐不再普及,但倒也没彻底没落。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的军队还经常用类似战术搞潜袭,只不过用的已不是弓箭,而是燧发枪。
在二战的时候,苏联还拥有成规模的骑兵集团军呢。苏军在东线跟日军厮杀时,曾多次派出双人骑兵部队灵活机动地穿插,针对日军的薄弱环节下手。一直到21世纪,塔利班、叙利亚叛军这些武装组织,也用过双人骑兵的方式来打游击战。
为什么全球战力排名第二的俄军,会跟中东一些武装组织想到一起,重新玩起双人骑兵的战法呢?其实在俄军看来,这压根不是回归老式,而是一种创新思维!他们提出了三大理论基础,支撑这个新玩法。
一是战马经过强化训练,能够应付复杂的地形。俄军专门建了个训练场,设计了特别的课程让它们学习。经过训练的战马,即便在枪声、爆炸的环境下,也能保持沉稳。理想状态下,战马能迅速穿越山地、沼泽这些特殊环境,比坦克、装甲车都更灵活。而且,这些马还拥有很强的夜视能力,没有机械车辆那种噪声,能在黑夜中偷偷摸摸地行军,让俄军在暗处突然袭击乌方目标。
乌东战场的公路被搞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雷区,装甲车几乎走不了多远。经过特殊训练的战马,再加上它们的本能很敏锐,取消了铁蹄之后,基本上能避一些地雷。要是真不幸踩雷,损失反而比那些装甲车少得多。
第三点是,战马不会发出电磁信号,也能躲避电子战压制带来的干扰。在全天候的电磁监测环境下,乌东战场上,相比其他载具平台,战马在理论上倒是更容易保持低调和隐蔽。
虽然俄军做足了理论准备,但还是低估了乌军无人机的战斗能力。乌军甚至不用依赖中大型无人机,只凭一批FPV就能精准锁定并消灭俄军骑兵小队。很明显,经过实际战损之后,俄军那些骑兵的理论基础基本就失去了作用。不光是骑兵战术,之前的摩托车突袭、毛驴拉物资啥的,俄军为何总偏偏喜欢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招数呢?
其实核心原因就这么点,俄军后勤方面吃紧,有的地方确实跟不上节奏。你想想,要是俄军坦克、装甲车的燃料补给没问题,战场上还会出现战马和毛驴这类“传统”交通工具吗?再说,临时组建骑兵队伍,本身难度就不小,培训、组织都不简单。毕竟,战马和毛驴的好处在于只需要吃点草,不用烧油。过去一年多里,乌军无人机不断打击俄军的重要油气设施,现在,俄多地都出现了汽油荒,前线的油料供应压力估计也挺大的。
再加上,俄军后方兵工厂的产能跟不上实际需求,装甲车的轮胎、发动机、零部件啥的都挺紧缺。用战马、毛驴来替代一些装甲车的任务,可能也是俄军无计可施的办法之一。现在这场俄乌战争,早就变成了抢消耗的战斗。俄军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乌克兰,还要应对整个西方国家不断输送的补给和弹药。
股票杠杆5倍,石家庄配资公司,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