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产最爱到无人问津女装品牌的地铁式衰落
哎,大家好。
最近刷二手平台时,我无意间搜到了地素这个词,结果眼前一亮——满屏都是新款连衣裙,吊牌还在,但价格吓人,原价上千的裙子,现在只卖三折,甚至更低。
想想看,当年这品牌可是江浙地区的女装一姐,中产女性穿上它,就觉得自己是欢乐颂里的安迪,优雅又自信。
怎么现在,DAZZLE的门店一个个关掉,价格跳水了也没人买?
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地素的兴起,那可是一段励志故事。
创始人马瑞敏女士,从小就梦想做出一件件能让女性闪耀的衣服。
她起步时,抓住中产阶层的痛点,设计出既适合上班又能社交的战袍,价格亲民却不失档次。
记得巅峰期,地素的市值冲到184亿,门店遍布全国,消费者们排队抢购。
马瑞敏曾说服装不只是衣服,更是女性的第二层皮肤,能赋予她们力量。
这话听起来多暖心啊,许多中产女性都把地素当成身份的象征。
但生活总有起伏,转眼间,地素开始走下坡路。
2024年,他们关闭了近150家门店,几乎每天都有0.4家店悄无声息地关门,主打品牌DAZZLE损失惨重,市值缩水到60亿。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可以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解释史蒂夫·乔布斯说过,创新就是把梦想变为现实,可地素似乎忘了这一点。
消费观念变了。
现在大家更注重实用主义,花钱越来越理性。
地素的主力价位卡在10003000元之间,这让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往上,奢侈品牌如Max Mara的经典款,能保值穿十年;往下,快时尚如淘宝上的CHICJOC,用低价和高品质抢走了市场。
消费者小李(化名)在朋友圈吐槽道与其花2000块买地素,还不如加点钱买件Max Mara,起码结实耐穿。
旁边白加一句小李当年可是地素的忠粉,现在却一脸无奈。
再看设计方面,地素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当下极简风大行其道,可地素还坚守着繁杂的巴洛克刺绣和金属链条。
许多人吐槽说,衣服越来越丑,社交平台上到处是批评声。
更有网友发现,2024年秋冬系列有些设计涉嫌抄袭快时尚品牌。
想想看,一个品牌如果连抄作业都做不好,那问题肯定出在内部。
马瑞敏女士可能也没想到,她一手打造的帝国会因为这些小细节崩盘。
更糟糕的是,外部压力源源不断。
一边是淘宝四大家族以半价优势分流顾客,另一边地素自身依赖线下门店,营收占比高达80%以上,可单店业绩直线下降,房租和人力成本像无形的黑洞吞噬利润。
线上尝试?
效果一般,占比不到20%,退货率却高得离谱。
为自救,他们关闭了男装业务RAZZLE,全力押注女装,但结果呢?
还是没起色,只能眼看着中产消费者一个个流失。
情感上,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地素的衰落,不仅是它自己的问题,还和经济大环境脱不开关系。
现在,中产阶层日子紧巴巴,愿意花千八百块买衣服的人少了。
消费者老王(化名)感慨道我以前每年都买地素,现在想想,太不值了。
质量和款式都退步了,还想当大牌?
门都没有。
旁白老王摇摇头,叹了口气,似乎在为过去的冲动消费后悔。
故事到这里,似乎已到低谷,但地素还在挣扎。
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6.23%,华东地区跌了15.16%,只剩9.62亿元。
二手市场的地素衣服残值率只有30%,比起奢侈品的50p%,差远了。
有人甚至开玩笑买地素不如买优衣库,旧了还能当抹布。
这听起来残酷,却真实反映了市场的心声。
时,我想说,地素的没落提醒我们,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灵魂。
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的简化你的生活,抛弃不必要的负担。
或许马瑞敏女士该反思一下,是时候让品牌回归初心了。
你们呢?
作为读者,你们怎么看中产消费的变化?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生活总有起落,但希望每一次教训都能带来成长。
谢谢阅读。
股票杠杆5倍,石家庄配资公司,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