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户外背包成为通勤"打工人"标配的场景转变。
虽然母公司 Helen of Troy 并没有单独公布 Osprey 的营收数字。然而根据 Helen of Troy 在收购 Osprey 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后者在 2021 年的营收为 1.55 亿美元(约合 11.11 亿元人民币)。
北美户外圈另一只"神鸟",正式"降临"中国市场。
6 月中旬,美国知名户外品牌 Osprey 在杭州湖滨 in77 开出了中国首家品牌专营店。在此之前,Osprey 更多是以天猫和小红书等电商渠道,或者是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形式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伴随 Osprey 在杭州开出首家品牌专营店,意味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打法或许迎来转变。从经销到直营的转变尝试,意味着 Osprey 未来能够在品牌建设、零售体系以及社群活动方面,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Osprey 中国首家品牌专营店落地的背后,是户外包和登山包成为通勤"打工人"标配的转变。这一趋势反映出当代都市人群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与健康化追求,更蕴藏着 Osprey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在上下班通勤最常见的地铁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打工人""身上的户外元素——不管是穿着的始祖鸟、骆驼或者是 Montbell 等户外服饰品牌,又或者是 On 昂跑、Hoka 或者 Salomon 等户外鞋款品牌,然而不少人的背包品牌,是那只展开两个翅膀的"小鹰"。
比始祖鸟还早 15 年诞生的"户外神鸟"
事实上小鹰并不是 Osprey 的官方译名,也和 Osprey 的本意没有太大关联。维基百科资料显示,Osprey 指的是鹗(è),又称鱼鹰,是一种善于捕鱼的猛禽。
大家之所以将 Osprey 的昵称为小鹰,一方面小鹰代表的是 Osprey 旗下最为经典的 Kestrel 系列背包。特别是对于玩重装徒步的消费者,几乎清一色都是选择小鹰背包。另一方面,由于鱼鹰读起来相对较为拗口,而小鹰在传播中读起来更为亲切。久而久之,消费者也就用小鹰来代指 Osprey。
Kestrel 背包
但对于 Osprey 这个名字的由来,体育大生意查阅了官网以及海内外媒体报道显示,均没有资料直接证明该命名的缘由。国内有消息指,Osprey 品牌创始人,同时也是产品设计师的,迈克 · 普弗滕豪尔(Mike Pfotenhauer)在一次徒步旅行中看到了鱼鹰捕食的场景,鱼鹰的精准、力量与生态适应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将品牌命名为 Osprey。
1974 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立的 Osprey,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户外品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Osprey 的创立时间比始祖鸟(1989 年)还早 15 年。
迈克与妻子黛安 · 雷恩创立 Osprey 的初衷与其他户外品牌相仿,都是品牌创始人认为市场上同类型产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年少时期,迈克对不合身的背包装备深感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向母亲学习缝纫技术并制作了人生第一个背包。随着年龄逐渐成长,爱好旅行的迈克便创立了"圣克鲁兹休闲背包公司",也就是 Osprey。
在早期,迈克自己在租的房屋前面开设 Osprey 零售店,主要销售量身定制的户外背包。由于迈克自己既是旅行和户外爱好者,又懂设计和制作背包,所以他设计的背包更注重消费者所希望要求的轻量化和功能性。
在当时的户外市场上,由于其他品牌并没有类似 Osprey 这样的背包产品,在这个领域更垂直的 Osprey 迅速成为了当时户外爱好者的首选。后来随着 Osprey 背包在户外圈的口口相传,许多徒步旅行者们纷纷慕名而来,只为希望购买由他量身定制的专属背包。
Osprey 在户外圈的口碑,从 1974 年延续至今。如今 Osprey 以多样化的设计、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久负盛名的背负系统,吸引着更多用户"入坑"。
年营收规模或接近 3 亿美元
如今 Osprey 的产品线有户外系列、城市系列、骑行系列、儿童系列、旅行系列以及附件等,产品涵盖了徒步、越野跑、骑行和日用等多个领域。
在 2021 年,美国上市公司 Helen of Troy 以 4.14 亿美元收购 Osprey。除了 Osprey 外,Helen of Troy 还有其他消费品牌,譬如 Honeywell 霍尼韦尔。
根据 Helen of Troy 日前公布的 2026 财年 Q1 财报显示,包含 Osprey 在内的家居和户外业务销售额为 1.7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3%,但 Osprey 仍然是该业务的营收支柱。
Helen of Troy 代理 CEO 布赖恩 · 格拉斯称,Osprey 的增长超出了公司预期,本季度收入增长了 3.7%。这得益于扩大了分销和技术背包以外的产品,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强劲表现。
虽然 Helen of Troy 并没有单独公布 Osprey 的营收数字,但 Osprey 在被收购前的营收数字也有记录。根据 Helen of Troy 在收购时披露的数据显示,Osprey 在 2021 年的营收为 1.55 亿美元(约合 11.11 亿元人民币)。
体育大生意按照 3.7% 的季度增长率简单推测,Osprey 全年的营收规模或许在 3 亿美元左右(约为 21.51 亿元人民币)。对于一个以背包产品作为品牌营收重点的户外品牌而言,这样的营收规模并不小。
从营收市场划分,如今美国以外的消费者成为了 Osprey 的主力消费者。Helen of Troy 在官宣收购要约时称,Osprey 约半数销售额来自美国境外。
首家品牌专营店背后,Osprey 押注中国市场
尽管在中国市场拥有不少忠实消费者,但 Osprey 过去多年的打法似乎趋向保守。
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20 余年,Osprey 都是选择与知名品牌代理商"极限之家"进行合作。在微信小程序上,极限之家的简介清晰地写着" Osprey 背包中国大陆总代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Osprey 外,Burton 等知名欧美户外品牌的中国代理权,也都是在极限之家手里。
对于为何采取代理的模式,极限之家总经理庞涛此前在参与"品牌消费观"播客中提到,中国的情况特别复杂,文化差异和市场规模都让很多国际品牌选择代理或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起直营,采取代理的方式能够迅速让 Osprey 的产品在各个渠道中铺货。特别是对于 2020 年之前的中国户外市场来说,在当时采取直营的方式反而容易被视为更"激进"的策略。
但在 2025 年的中国户外市场语境之下,对于户外品牌或者说运动消费品牌而言,他们的重心也从经销转到了直营上,是相对主流的选择。
并不是只有 Osprey 这一家户外品牌,文章开头提到的知名户外品牌,如 On 昂跑、HOKA 以及 Salomon 等,都在不断提升直营渠道的占比。开出面积更大、位置更好以及品类更多的品牌专营店,正是这些品牌不约而同的策略与打法。
Osprey 在中国开设了首家品牌专营店,这背后无疑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更大野心。
这个成立了超过 50 年的户外老牌,在此时主动选择通过直营渠道来更直接地触达消费者,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不过在体育大生意看来,Osprey 的直营布局来得虽然较晚,但仍然值得关注。
一方面,线下直营店铺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卖货,更在于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直面消费者的功能。尤其是在湖滨银泰 in77 这个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及旅游休闲区,品牌直营店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尚未对 Osprey 有深度了解的消费者,这无疑是与他们建立联系的绝佳时机。
另一方面,"假货"的问题同样困扰着 Osprey。在社交媒体上,关于 Osprey 假货的话题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讨论。如今 Osprey 品牌专营店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解决在这方面的纷争。
不过体育大生意认为,相比起上述这两点,Osprey 首家品牌专营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更垂直的社群运营。无可否认的是,Osprey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可观的忠实消费者。天猫平台显示 Osprey 官店已经有 41.1 万的粉丝,而小红书官方账号也有超过 7 万的粉丝。
众多用户晒出自己"改造"的小鹰
然而,线上商店的顾客体验并不能与线下社群的运营相提并论。从消费体验的角度来看,线下实体店不仅能够提升顾客的体验感,还能够加深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户外消费品牌在"卷"社群体验,他们正在用愈发丰富社群活动维系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关系。对于 Osprey 来说,多年来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一直是其品牌专营店的一大优势。但是,如何将线上的顾客转变为社群成员,这可能是他们下一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股票杠杆5倍,石家庄配资公司,正规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